12月13日,是我国的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沉重和敬畏之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国家公祭日的历史由来: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牺牲的烈士和遇难同胞而设立的纪念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六周内,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国家公祭日的成立:
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议,拟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铭记历史:国家公祭日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伤痛,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让后人永远记住侵略者的暴行。
缅怀先烈:向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中牺牲的烈士致敬,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珍爱和平:通过公祭活动,让人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教育后人:通过国家公祭日,教育年轻一代了解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87年前的今天,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伤痛。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献身的先烈们。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铭记国殇”,意味着不忘过去,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纪念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为了悼念那些逝去的生命,也是为了提醒全世界珍惜和平,反对战争,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以史为鉴,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自强不息”表达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尽管经历了无数风雨洗礼,但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等实际行动,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持久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历史,缅怀先烈,缅怀遇难同胞。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车间降温|厂房降温|环保空调|湖北盛秦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www.sqf188.com